2024年市值型ETF大放異彩,依照慣例各家投信又紛紛募集新的市值型ETF(台灣精彩50、009802台灣旗艦50、009803台灣市值動能50),欲分一杯羹。看過指數編製邏輯之後,結論就是這些ETF過度包裝,只是炒噱頭加入一大堆自相矛盾的因子,早已背離約翰伯格的初衷,不必搶在第一時間買入嘗鮮。
有的訴求沒有台積電,試問沒有納入台股市值第一公司的ETF還能叫市值型ETF嗎?就像沒有雞腿的便當還能叫雞腿便當嗎?有的加入低波動因子,投資市值型ETF,目的就是要賺市場報酬,為何要低波動自設天花板上限?有的訴求動能投資,頻繁換股去追股價動能,投資市值型ETF,目的是要長期投資各產業龍頭股,龍頭企業有三天兩頭在變換的嗎?違背長抱偉大公司股票的初衷。
對於新上市的市值型ETF,選股邏輯並不合理,我認為還是少碰為妙。10元好入手的發行價並不代表比200元的0050便宜,單一成分股權重上限30%也不是新花樣,要投資台股市值型ETF選擇既有的0050、006208、00692、00850、00905已足夠。